臺北醫學大學醫師協會

:::

2022.10.21.醫學跟上元宇宙 直擊北醫大VR解剖教學

  • 2022-11-11
  • 網站管理者(勿刪勿修改謝謝)
{{Alt_title}}

This is an image

元宇宙時代來臨,VR虛擬解剖是醫學教育的一大革新,北醫大接下來將規劃建立一套系統,將大體老師虛擬化,未來醫學系學生受到疫情影響無法到實驗室,也能進行線上自主學習,師生都受惠於新科技。

醫學跟上元宇宙 直擊北醫大VR解剖教學
元宇宙時代來臨,VR虛擬實境也應用醫學教育上,臺北醫學大學四年前,攜手HTC率先成立全球首間規模最大的VR(虛擬實境)解剖學教室,有別於過往2D平面圖譜和傳統模型,更能幫助學生建立人體構造的空間感,授課老師說,和引進之前相比,學生成績也明顯提升許多…


元宇宙時代來臨,VR虛擬實境也應用醫學教育上,台北醫學大學四年前,攜手HTC率先成立全球首間規模最大的VR(虛擬實境)解剖學教室,有別於過往2D平面圖譜和傳統模型,更能幫助學生建立人體構造的空間感,授課老師說,和引進之前相比,學生成績也明顯提升許多。
 
北醫大解剖學科老師 陳淑華:「股四頭肌裡面有一條,叫做股內側肌。」
老師一下指令,學生就要用手上的VR裝置,找到人體裡面的肌肉。
 
北醫大解剖學科老師 陳淑華 vs. 學生:「我要你找的是屈指深肌。哪裡啊?手臂,手臂,彎曲手指而且比較深的肌肉,深肌表示它是比較深層的肌肉,一直拔、一直拔,超深的。」
 
這堂課是台北醫學大學的解剖學,指導教授陳淑華,四年前在課堂上引進解剖VR(虛擬實境)系統,幫助學生建立,有別於傳統模型的人體構造概念。
 
 
北醫大解剖學科老師 陳淑華:「模型的話除非它做比較多的拆解,你可以一層一層看進去,但是大部分都是平面式的,所以它沒有辦法做深度的講解,所以VR的部分的話,它可以做一層一層的拆解,甚至是有前後的關係,一個一個拉出來之後,它就會有前後對應的關係,它就會在頭腦裡面建立一個,比較空間向的影像,所以我覺得對學生來說,這個是最重要的部分。」
 
北醫大這間實驗室是全球第一間,規模最大的VR虛擬實境解剖學教室,學生透過VR頭戴式顯示器,和VR解剖教學軟體提供的虛擬實境畫面,進出人體各個部位,透過360度環繞旋轉視野,清楚看出所有組織、骨骼、肌肉、血管、神經及器官的真實樣貌,進而更精準掌握人體結構。
 
北醫大解剖學科老師 陳淑華:「轉轉轉轉,轉到你的正面,好來,然後看一下它在哪裡,你真的拉很多肌肉出來。」
 
北醫大解剖學科老師 陳淑華:「一開始的話我們第一堂課,一定會做所謂的引導課程,第一個從怎麼用VR這件事,包括手把、包括頭盔的穿戴的方式啊,包括怎麼去系統叫出來這些構造,所以我們一定會設計一個暖身活動。」
 
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接觸VR虛擬實境,對於手把操作不熟悉,透過老師和學長姊助教解說,加上分組團隊競賽增加趣味性。
 
北醫大學生:「你可以把它拉過來,要怎麼把它拉過來?扣板機、扣板機。」
 
北醫大解剖學科老師 陳淑華vs. 學生:「胸小肌可能會在哪裡?胸部,胸小肌,第四組。」
 
北醫大呼吸治療學系二年級學生 吳姵誼:「我覺得這個VR可以幫助我們更能清楚了解到骨頭還有肌肉的分別位置,肌肉的移動,比如說眼睛的上斜肌,它就像是一個勾勾一樣,可以幫助我的眼睛往外下方看,理解到文字無法理解的事情。」
 
北醫大護理系二年級學生 張秝菀:「像是我覺得比較困難的部分是神經和血管,血管的話,像我可以把用VR的操作把肌肉一層一層扒開,然後看到深層血管的走向,那神經的話,因為神經會穿過很多孔洞,像是視神經會穿過視神經孔,那我可以具體知道它怎麼經過頭骨的部分。」
 
解剖學是醫學的基礎,過去傳統教學方式,都是以2D的平面內容為主,無法呈現真實空間立體感,需要靠學生自行想像,受限於大體老師的捐贈數量,無法普遍使用,而北醫大導入VR,翻轉解剖教學,學生普遍反映良好,運用VR製作報告一目了然。     
 
北醫大111級高健系學生 陳諄:「骨頭的旁邊正常來說會長這樣,旁邊是移除了上頷骨的右側,以及顴骨的左側以後,會比較容易看到鼻腔的內部。」
 
北醫大解剖學科老師 陳淑華:「跟VR相關的APP的部分給學生用,讓他們在課餘的時候做複習,把那個空間概念建立起來,結果我們發現說,跟之前完全沒有在用的狀態下,成績其實真的是有提升的狀態。」」
 

#臺北醫學大學 #虛擬實境 #解剖學 #HTC #VR
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world/19400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