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/09/03 告别五大皆空!妇产科医师大翻身 20人抢一个缺
告别五大皆空!妇产科医师大翻身 20人抢一个缺
曾经是「五大皆空」之首、出现人才荒的妇产科,现在竟然变成20人抢1个住院医师名额的热门领域!...一说起满招,北医妇产科主任刘伟民就坦言自己很有感触。「今年(北医)有两个名额,结果有四、五十个来应征,我还一直接到关说电话,」刘伟民说。为什么妇产科演出大翻身?...(天下杂志)
#台北医学大学 #附设医院 #北医附医 #妇产科
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2524/4024864
曾经是「五大皆空」之首、出现人才荒的妇产科,现在竟然变成20人抢1个住院医师名额的热门领域!工时长、风险高、还要为接生随时提心吊胆的妇产科医师,为什么变成抢手的职涯选项?
位在博爱特区的亚泥大楼刚完成大规模翻修,做工精细的低调白墙下,8月底迎来新主人,今年1月才上兴柜挂牌的慧智基因,将建筑诗人王大闳的着名历史作品、台湾第一座帷幕建筑,变身为办公与实验室的全新据点。
采访一结束,慧智创办人苏怡宁立刻脱下日本时尚品牌「克莱希」(Classico)的订制款医师袍,换回台湾知名设计师「夏姿」的男装,匆匆赶赴妇产科的门诊时间。
从独立创业到雅痞的穿着打扮,苏怡宁都不像是典型的妇产科医师。但离开台大的日子,他见证了台湾妇产科谷底翻身的进化历程,他开闢的医生创业新路,也成为年轻医师愿意投身妇产科的原因之一。
六年前,曾是台大妇产科主治医师的苏怡宁,看不惯台大缩减研究经费等做法,决定自立门户,创办禾馨妇产科诊所和基因检测公司「慧智基因」。
现在,旗下有五间妇幼及小儿科诊所的禾馨没有上市,但慧智基因已经是年营收4.2亿台币、股价超过120元的上柜公司。
「这是出路的问题,」苏怡宁观察,妇产科已经不再是「五大皆空」的冷门科别,「这几年住院医师开始,已经有年轻医师愿意再投入。」
40人抢2名额 ,妇产科专科医师满招
2011年,各大教学医院招收妇产科专科医师的容额,一度从77人降到39人,但实际招收人数只有28人,等于近半空缺没人补,顿时拉起警报。
工时长、风险高,还得不时面对病患提告的妇产科医师,因而和内科、外科、儿科、急诊并列「五大皆空」,来形容医师人才荒的苦境。缺乏新血加入的妇产科医师,平均年龄也冲破53岁,高于整体医师平均的48岁。
但曾在台大医院待了19年的苏怡宁观察,「台大(妇产科)今年满招,连成大第二名(毕业的学生)都进不去。」
不只台大,去年全台妇产科专科医师的容额,已经再度提升为72名,创下七年来新高,最后仍是百分之百满招。
一说起满招,北医妇产科主任刘伟民就坦言自己很有感触。「今年(北医)有两个名额,结果有四、五十个来应征,我还一直接到关说电话,」刘伟民说。
为什么妇产科演出大翻身?台湾妇产科医学会秘书长暨马偕纪念医院资深主治医师黄闵照分析,至少有三个因素。
原因一:专科医师容额总量缩水
过去,妇产科无法满招,跟专科医师的整体容额分配有关。
五年前,所有专科医师的训练容额总数才由2100人降为不到1700人,几乎缩水两成。
「大家都从比较轻松的科系填起,但现在容额1700人左右,轻松的很快就填完了,就会走到儿科、妇产科,」黄闵照说。
眼科、牙科、耳鼻喉科等,都是相对轻松的科别,工时较短,风险较低,碰上诉讼纠纷的机率也不如妇产科多。
原因二:诉讼风险变少, 禾馨模式减少接生压力
六年前开始试办的「生产事故救济条例」,降低了住院医师对妇产科的抗拒心理。过去,负责诊疗和助产的医师及医院,时常因为孕妇和胎儿的伤亡,面临官司诉讼的压力。
生产事故救济条例则是转由国家承担生产风险,设立救济机制。即便生产过程真的出现意外,也鼓励医病双方和解,由医院同意提供救济给付,视情况决定额度上限,再由卫福部组成审议会审核后支付救济金。开办三年,产科的司法诉讼鑑定案件数就减少七成。
但刘伟民观察,愿意走进产科的医师依旧偏少,因为负责诊疗的医师也要随时待命,准备接生,即便回家吃饭、睡觉也不能松懈。
「像禾馨就是一个成功的模式,让诊疗跟接生分开,由医生轮班负责接生,比较偏向美国模式,」刘伟民说。
原因三:自费项目增加 ,不孕治疗正热
禾馨模式开启的,不只是生产与接生方式的变革,还有妇产科医师对未来出路的全新想像。
留在大医院之外,在外开业或创业的吸引力更强,还少了接生、开妇癌手术等压力。
从收入来看,大医院里的住院医师月薪约10万上下。一旦升上主治医师,就得过着零底薪的生活,一切看业绩,门诊、手术、做检查等,再换算成健保点数。
但出去开业或执业,收入上看30、40万。刘伟民观察,虽然妇产科医师满招,但四年专科训练结束后,离开大医院出去创业或执业的比例将近一半。
接连出走的吸力,不只收入的差异,还有工作内容与前景。
产前基因检测、不孕症治疗等,都是需求渐增的潜力市场。脱离健保制度的自费项目,也是让年轻人投入妇产科的原因。
「像是基因检测做一次两、三万,检测所可以拿六到七成,但这也要看科别、看医生,有些低风险的医师就不愿意去做,」黄闵照说。
台湾生殖医学会理事长暨三总生殖内分泌不孕科主任武国璋发现,现在生殖医学领域蓬勃发展,不只学会多了许多年轻会员,「就连两个月一次的理监事会议,也几乎每次都有新成员加入。」
国健署最新统计显示,过去十年,接受人工生殖治疗的周期数,由8000快速攀升为近3万5千个周期,涨幅高达3倍,显示利用人工受孕的夫妻与其治疗时间,较以往大幅增加。活产的婴儿也成长3倍,为将近9000个之多。
妇产科前景「可攻可守」
现在,全台湾妇产科医师总计约2500位,实际上投入生殖医学领域的人数,约佔整体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。「因为『可攻可守』,保守一点就做试管婴儿,积极一点就做胚胎、发育生物学,可以做临床,也可以做研究,」武国璋说。
要走进生殖医学领域,妇产科医师必须先完成四年的专科训练拿到执照,再接受两年的次专科训练,也就是生殖内分泌的专业培养。要熟悉的不只是试管婴儿的学理与技术培训,还有发育生物学(developmental biology)等延伸。
妇产科的回春,是多年来降低风险、扩大商机及改善工作环境的结果。但随着愈来愈多年轻医师独立执业,甚至走向人工生殖、基因检测、精准医疗等全新领域,人才出走潮会不会转而集中在医学中心或区域医院,还是未知数。
五年前,卫福部编列「重点科别住院医师津贴补助计划」,用一年12万奖金,来留住「内、外、儿、妇、急」的住院医师,减缓人才荒。
随着这项补助计划将在年底功成身退,妇产科医师会不会再度退潮,就看独立执业和生殖医学、基因检测等职涯愿景,是否真的具备足够的吸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