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北醫學大學醫師協會

:::

2020/01/17 狂醫澎湖義診跳島險喪命 日睡4小時!30年捐薪近億

  • 2020-01-21
  • 網站管理者(勿刪勿修改謝謝)
{{Alt_title}}

This is an image
This is an image
This is an image
就算發燒也要幫病患開刀、每個月親自到澎湖義診、30年來薪水捐出一半累計近億元、醫術精湛還會塞紅包給有困難的病人,真有這樣的醫師嗎?高雄義大醫院的杜元坤院長,就是這樣。杜元坤行醫30年來最為人讚譽的莫過於「杜氏刀法」享譽全球,癱瘓10年的病人都能治好,不僅如此他還付出全部的時間投注在病人身上,除了出國開會、除夕、初一之外都睡在醫院裡2坪大的小房間,不少人為他的義行感動,但杜元坤卻說,做這些事情「我覺得是在實現以前的夢想,病人給我的比我給他們的多,他們讓我體會到做醫生的價值」。


寬厚的背影配上大大的笑臉,義大醫院中常能看見杜元坤院長的身影,他每天早上8點準時到診間報到,進行漫長的百人看診行程,一嘴流利的國台語切換,幾乎每個病人走進診間都能叫出名字。杜元坤說,「我一天只睡4小時,晚上大概1點睡早上5點起來,太早睡對不起病人、太晚起對不起學生,一天我工作大概18到19小時也已經30幾年都這樣子」。

「醫術精湛」是大部分人給杜元坤的評價,無論是國內、國外、可能、不可能的案例他都執刀過。2009年他曾受邀到新加坡擔任訪問教授,遇上一個9個月大沒有手指的小嬰兒,當時很多人都說不可能移植成功,杜元坤卻拚了8小時把腳趾移植到手上,創造全球最小的手術紀錄;另外還有位澎湖七美的李先生癱瘓近10年,經過評估、手術過後3年復健,現在已經可以行走自如,一次又一次的醫學奇蹟讓不少人對「杜氏刀法」給予很高的評價。

但做到院長級的醫師公務繁忙,杜元坤卻努力抽出時間親自寫病歷、開刀紀錄,還經常為病人開刀治病,讓人驚嘆哪來的精神與時間。對此,杜元坤說,「我希望我留下的每一份病歷都是一份教科書,大部分大醫院的院長責任太重,但我覺得我多出的力量一定要做這些事,尤其是親自開刀,很多人都覺得這傢伙已經忙到這樣還要自己開?但這就是我要住在醫院的原因,因為病人來看醫生是你對他的承諾、他對你的期望」。

行醫30年來杜元坤未曾忘記過捐出一半薪水,幫助有需要的病患、學校、學術單位。杜元坤說,「我從1990年當主治醫師開始就立下一個心願,每個月薪水的一半一定捐出來,到現在已經快30年捐了大概快1億。我持續這樣做其實是當年受到德雷莎修女的感動,她說真正的奉獻不是把多餘的給別人,是割你原本有的給人家!早期還沒有健保病人真的要借錢來開刀,但是我也發現有些病人連健保的10分之1都有困難,除了花錢手術治療之後還要做復健,所以我只要發現病人有難言之隱,我就送紅包給他們,我去義大利看診也一樣,其中有個病人經濟真的有困難就送給他(約200萬手術費)。也有些病人需要的不是一時的幫助,像有些癱瘓的病人需要的是長期(照護)一年、兩年、甚至三年他們家裡負擔不起,我就派醫院的救護車去把他接來(住院),幫他們付錢、幫他們做復健等他們好一點再回去,他們的家人也都很感動問說要怎麼回報,我說不用回報,把這個病人治好看到他站起來就是最好的回報」。

每個月往返澎湖台灣對杜元坤來說是一種挑戰,因為他曾在跳島義診的行程中差點喪命。杜元坤回憶,「澎湖一共有9個島我都要去,2年前有一次跳島不小心腳在下船的時候被割傷,後來感染海洋弧菌,海洋弧菌是會要命的沒有要你一條命、也會要你一條腿;禮拜天回台灣就開始發高燒,禮拜一繼續幫義大醫院的病人開刀開了12台刀,開完結束已經晚上11點40分」,直到這時候助手才發現杜元坤正在發燒,撐著感染海洋弧菌的腳站著開刀一整天,忍受腳背化膿破皮冒出白色泡泡的痛苦,杜元坤卻叫助手準備器械,不打麻醉自己清理化膿的組織隔天照樣看診,秉持著「先救病患再救自己」的精神。

其實杜元坤一開始只立下「每個月捐一半薪水」的承諾,之所以會每個月到澎湖跳島義診,是因為「10元阿嬤」的啟發。莊朱玉女阿嬤是位澎湖人,從1951年開始在高雄市公園陸橋下賣新臺幣10元價格的愛心吃到飽自助餐,有「窮人的守護神」之稱;10元阿嬤曾經因為腰痛掛號求診杜元坤,當時不只急著開刀還急著出院,一問之下杜元坤才得知阿嬤的善心故事。杜元坤說,「10元阿嬤完全奉獻自己給這些基層勞工,感動我、讓我覺得我應該做比現在更多的事,就是不只捐一半薪水要把我的時間都捐出來,其實澎湖到台灣的飛機很顛簸,健康的人都會暈機了更何況是生病的人?所以我從5年前就開始每個月都過去,與其讓這些病人千里迢迢讓我治療不如我去」。

一年365天幾乎都花在病人身上,面對家庭杜元坤有虧欠也有驕傲,兒子杜泳逸幾年前考上台大醫學院攻讀神經外科,目標是超越父親的成就,杜元坤說,兒子從小到大成績優異但自己卻從沒參加過任何一場畢業典禮,太太也因為自己花太多時間在醫院多次負氣離家,「我選擇對病人好的時候自然對家裡的確是(照顧不到)」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news.ebc/videos/1009001142814827/?v=1009001142814827

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200120/1629413.htm